摘要
随着中日经贸合作持续深化,国内钢结构企业拓展日本市场需重点关注JIS认证最新要求。本文基于2024版JIS
G 3106标准修订内容,解析当前钢结构认证的关键要素与实施策略,帮助企业高效完成资质认证。
日本JIS认证作为工业品质量认证的权威体系,对钢结构产品实施分级认证制度。2024年新版标准着重强化了材料性能测试、焊接工艺验证和防腐处理三大核心环节,认证周期较旧版缩短15%,但检测项目增加20%。
一、认证核心标准更新要点
1.材料性能指标升级
新版JIS G 3106-2024将SM490YB钢种的屈服强度下限提升至365MPa(+3.2%),冲击试验温度由0℃下移至-10℃。需特别注意SN钢种新增耐候性检测要求,盐雾试验周期延长至2000小时。
2.焊接工艺验证强化
所有认证项目必须提交焊接工艺评定报告(WPQR),覆盖全位置焊接参数。特别要求焊缝金属扩散氢含量≤3mL/100g,较旧标准严格40%。
3.数字化检测要求
2025年起强制采用3D激光扫描进行构件尺寸检测,公差标准保持±1.5mm,但检测点密度增加至每平方米25个基准点。
二、认证实施四阶段策略
1.前期材料选型
优先选用JFE、新日铁等日标钢厂原料,国内宝钢BISPLATE系列已通过JIS等同性认证,可降低10-15%材料成本。
2.工艺文件准备
需编制包含18项核心参数的《质量计划书》,重点说明热处理曲线控制、无损检测方案(UT+RT组合检测比例不低于30%)。
3.现场审核重点
审核组特别关注生产现场的温湿度控制(要求20±5℃/湿度<60%)和检测设备校准记录(千分尺校准周期缩短至3个月)。
4.监督审核
获证后维护证书有效期由5年调整为3年,每年需提交监督审核报告。建议建立JIS专用生产台账系统,实时记录关键工艺参数。
三、常见实施难点破解
◆材料代用问题:非日标材料需提前6个月提交等同性验证申请
◆焊接缺陷控制:建议采用埋弧焊+气体保护焊复合工艺,降低气孔发生率
◆检测设备配置:三维坐标测量机成为必备设备,预算有限企业可选择租赁检测服务
常见问题解答(FAQ)
Q1:JIS认证平均周期需要多久?
A:标准流程为8-10个月,加急通道可缩短至6个月(需额外支付20%加急费)
Q2:认证费用包含哪些项目?
A:基础费约25-35万日元,包含文件审核、现场审查和证书发放,检测费另计
Q3:已过期的证书如何恢复?
A:需在失效后3个月内提交复检申请,逾期需重新进行全套认证流程
微信
电话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