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
本文详细解读日本钢结构JIS认证的最新流程标准,涵盖2025年JIS
G 3136-2025修订版的核心变更,提供从资质准备到文件审批的全流程指南。文章同步解析中日标准差异对认证周期的影响,附赠3个企业最关心的认证问题解决方案。
最新认证流程五步走
第一步:资质预审(15工作日)
企业需准备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、近三年出口记录(需中日双语公证)、工厂设备清单(包含数控切割机、超声波探伤仪等必备设备)。2025年新规要求新增焊接工艺评定报告(WPQR)的第三方验证。
第二步:工厂审查(现场5工作日)
日方审查员将重点检查:
1.钢材原料追溯系统(须符合JIS G 4051追溯规范)
2.无损检测能力(UT/MT检测人员需持JISD认证)
3.公差控制标准(新规将H型钢翼缘倾斜度公差收紧至0.5°)
第三步:样品测试(30自然日)
需提交3组典型构件:
◆抗震节点件(按JIS B 1192进行循环加载测试)
◆耐候钢材件(按JIS G 3114进行1200小时盐雾试验)
◆焊接试件(冷弯试验角度提高至180°无裂纹)
第四步:文件核验(中日双语20工作日)
特别注意:
◆质量手册需对照JIS Q 9100标准逐条响应
◆检测报告须由日本承认的37家检测机构出具
◆产品标签必须包含JIS标识+认证编号+生产批次
第五步:证书维护(年度审核)
2025年起实施飞行检查制度,认证企业需保持:
◆每月上传关键工序视频记录
◆每季度提交原材料采购台账
◆每年更新设备校准证书
2025年标准三大变化
1.数字认证系统启用:全面推行JIS-MARK电子标签
2.环保附加要求:钢材回收率需达92%以上
3.检测频次升级:超声波探伤从抽检5%改为全检
FAQ常见问题
Q1:中日认证最大差异点?
A:中国GB强调强度指标,而JIS更注重耐久性指标,如要求抗震钢的低周疲劳次数从GB的10次提升至25次。
Q2:认证总周期能否缩短?
A:通过预审资料包优化,可将常规120天周期压缩至90天,需同步开展文件翻译与设备改造。
Q3:认证失败最常见原因?
A:70%企业因焊接工艺不达标被拒,建议提前进行JIS Z 3040模拟评审。
微信
电话
返回顶部